在日常生活中,身体偶尔出现的腹部疼痛、消化不适症状往往容易被当成是胃病而忽视。其实,这些看似平常的现象背后,或许隐匿着胆囊结石疾病的潜在威胁。胆囊结石的某些症状与胃病高度相似,极易误导患者,导致病情延误,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
接下来,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主任、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,来教大家用几招快速辨别胆囊结石与胃病!
首先,胃和胆囊同属于消化器官,又同位于上腹部,都受同一个神经系统支配。所以这两个器官出现问题时,常常表现的症状极其相似,所以不容易区分疼痛的来源。
其次,胆结石与胃病一样属于慢性疾病,症状时好时坏,有时错当胃病,服用胃药后疼痛状况有所缓解,这种慢性病程与胃病极其相似。
胃病发作时,用手按压,有时候能够缓解疼痛,让人觉得舒服,称之为“喜按”。
胆囊结石发作时,这种疼痛会让人坐立不安,无法缓解,不能按压,称之为“拒按”,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,会使疼痛更加剧烈。
虽然两者在发病时的不适疼痛区都在上腹部,但是疼痛的部位还是有区别:
胃疼主要是在中腹部;胆囊结石引起的胆囊疼是在右上腹部,有时还会延伸到右侧肩胛背部。
胆结石发作时一般伴有炎症,所以很多胆结石患者除了疼痛,恶心呕吐外还有畏寒,发烧,而胃病则没有。
两者的发作都和进食有关,胃病一般在进食前饥饿状态下出现腹痛。
而胆结石多在进食后、尤其是吃得太饱或吃得太过油腻时发作。另外胆结石经常会在半夜发作,有时候过度劳累、剧烈运动、受凉后,也有可能发作。
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表示:“当然,最准确的是检查结果。只要到正规医院通过B超和做胃镜就可以准确地判断是胆结石还是胃病。”
胆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研究发现,它是具有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器官,不仅有存储、浓缩、排泄胆汁这些功能,还有调节肝内外胆道压力、保护肝脏和肠道、分泌、免疫等重要作用,是维持生活质量的重要器官。
如果随意切除胆囊器官,可能会引发胆道损伤、消化不良、腹胀腹泻、反流性胃炎、胆总管结石风险,结肠癌风险等一系列切胆后遗症,以后的生活质量也将会受到影响。所以,越早就医处理,胆囊功能就会越好,保胆取石成功的几率越高。
保胆取石,被誉为肝胆结石诊疗领域的重大突破,是一项全球领先的微创技术。该技术利用腹腔镜、胆道镜等高科技设备,在保留胆囊的前提下,通过内镜完成胆囊内取石手术的微创技术。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胆结石治疗“胆囊一切了之”的历史,实现了保留胆囊、取净结石、保障远期生活质量的最佳效果,被国内肝胆学科领域众多泰斗如裘法祖院士、黄志强院士等专家共同推举。
取净结石的同时,完整保留胆囊和胆囊功能,避免胆囊切除导致的多种近、远期并发症。
如果在手术中发现胆囊不宜保留,可无痛苦地迅速转为胆囊切除术,避免二次手术。
最后,何明刚主任提醒:日常有腹痛腹胀、消化不良、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黄疸等症状,就要警惕胆结石了!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,如果检查发现患上胆结石,无论是否表现出明显症状,都应尽早治疗,越早治疗胆囊的功能越好,保胆几率越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