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,
它频繁在夜间发作的特性,
会严重影响胆结石患者的睡眠
以及第二天的状态。
那么,
胆结石为什么会在夜间频繁发作呢?
痛过之后还需要治疗吗?
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保胆培训基地主任、
四川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何明刚主任,
将从医学角度拆解背后玄机,
带你一文读懂科学应对之策!
何明刚主任指出,胆绞痛的夜间高发与饮食结构、生理构造及神经调节密切相关,具体原因如下:
胆囊呈梨形,底部宽大、颈部狭窄。白天站立或坐姿时,结石因重力沉于胆囊底部;而夜间平卧时,胆囊开口与底部处于水平位,结石易滚动至胆囊颈或胆囊管,嵌顿后阻塞胆汁排出,引发胆囊强烈收缩,导致剧烈绞痛。
胆囊受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支配:夜间入睡后,迷走神经兴奋性达峰值,其会促进胆囊平滑肌剧烈收缩;而交感神经抑制作用减弱,二者失衡易诱发疼痛。
若晚餐进食过多油腻食物,会刺激胆囊大量收缩以排空胆汁,增加消化负担。此时胆囊收缩频率与强度上升,结石更易移位嵌顿,诱发胆绞痛。
立即采取右侧卧位,使胆囊颈朝上,利用重力减少结石对胆囊颈的压迫,有效降低胆囊内压力。临床观察显示,约70%患者采用此姿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。
暂时禁食以避免刺激胆囊收缩,可少量饮用 温水(每次不超过100ml)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缓解胃部痉挛,减轻伴随的腹胀不适。
用40-45℃热水袋热敷右上腹,每次15-20分钟(间隔1小时),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胆囊平滑肌痉挛。需注意用毛巾包裹热水袋,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烫伤。
何明刚主任强调:胆绞痛缓解仅仅是因为结石暂时移位,而非疾病痊愈。胆囊内结石若不及时处理,将面临以下风险:
反复梗阻危机:进食油腻、体位改变或疲劳时,结石可能再次嵌顿,平均每例患者每年发作次数可达3-5次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胆囊功能衰竭: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胆囊壁纤维化、萎缩,约20%患者在5年内会发展为「无功能胆囊」,最终只能切除。
癌变潜在风险:研究表明,结石长期摩擦胆囊黏膜可增加胆囊癌发病概率,其风险较无结石者高3-5倍。
何主任还指出,无论结石是否引发症状,确诊后均需及时就医。符合保胆指征者,建议尽早行‘经脐隐瘢痕保胆取石术’。该术式利用脐部皮肤褶皱的自然遮蔽效应,不仅实现术后体表“无痕化”,相较于传统保胆取石手术,在确保取净结石的同时,更加显著缩短了患者的康复周期。